欢迎光临~上海增材制造制造业创新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热点新闻 > 戴尅戎院士参加浙江卫视《制造将来》节目奖饰3D打印

戴尅戎院士参加浙江卫视《制造将来》节目奖饰3D打印

发布时间:2019-01-14 12:18:54 人气:120

上海增材制造制造业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院士作为嘉宾,参加了由浙江卫视主办的全国首档大型社会公益性科技节目《智造将来》讲述他与3D打印的故事。

 


戴尅戎院士作为骨外科学和骨科生物力学专家,他始终奋战在骨与关节疾病的医疗研究第一线,获得过国家发明奖、国家科技进步奖和4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,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、上海市创伤骨科与骨关节疾病临床医学中心首席科学家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与关节研究所主任、上海增材制造制造业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。就是这样一位已经从医六十多年的伟大学者,竟对3D打印技术着了迷,戴尅戎院士对在场嘉宾和观众说:“当我一旦用上3D打印技术以后,我就再也不愿和它说拜拜了!”


3D打印圆18年独腿女孩行走梦

在节目中我们看到,戴教授为观众们带来一个感人至深的重生故事,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,忍受了18年只能单腿跳着走路的苦难,等来了一个重获新生的机会。


子墨一岁时腿上长了肿瘤,导致她发育异常,从学会走路时起就只能用一只脚走路。在18岁以前,她只能用单脚跳着走路。而她的另一条腿,由于多发性脂肪瘤的影响,也可能保不住了。


她的左腿看起来很不乐观:从大腿根直到脚趾都有弯曲和扭转,而且骨关节之间的关系异常,膝盖只能伸直到90度。膝盖朝前时,本应同样朝前的足部却朝身体的外侧扭转了60多度。


对此,医生的回答无一例外:截肢。


还要继续寻找方法保住这条腿吗?辗转多家医院的女孩和母亲,最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看到了希望。当时接诊的戴尅荣教授说:“病人腿部的异常被肌肉和皮肤包裹覆盖,我们所能做的非常有限。一开始我也没有把握。”


面对当年难度最高、最复杂的外科手术,戴尅荣教授决定试一试3D打印技术。借助医学影像检查提供的数据,将数据导入到3D打印机器后,戴教授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畸形的腿骨模型。


图片


由于去掉了皮肤、筋膜和肌肉的遮挡,病人大腿到脚趾的各种畸形全部显现出来。在这个腿骨的模型上,戴教授和他的团队讨论了各种矫治畸形的角度和固定方法,为病人“量身订制”了一套手术方案:将腿骨截成多段,再用记忆钛合金一段一段的拼接。

终于,“麻花”一样的下肢恢复了常态,可以站立,行走,上下楼梯,甚至骑车和游泳。


戴教授在节目中说道:“3D打印救了她的腿,也救了她的后半生。”


实际上,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发展不止于此。


3D打印渐入生物医学治疗领域 前景光明

目前在生活中,3D打印义肢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并得到了广泛应用。


最初在没有任何可视的医疗设备的时候,医生们判断某一部位有问题的话,只能先打开身体,然后探索着寻找病变的位置,再实施手术。这个过程中医生则主要依靠自身累计的经验来进行精准定位。

但人体是各异的,在后来仪器、电子设备的加持下,医生们在做手术之前通过技术手段就可以确定病灶,手术的精确性又相比经验手段大大提高。

 

无论是最初的“单刀直入”还是可视化的设备加持,手术有一个明显的特征:一次性。而3D打印技术的出现,手术操作开始具备了另一个特征:重复性。


而在另一方面,通过对手术过程的重复性模拟,也会增加医生们的操作熟练度,手术的时间会被大大缩短,患者也将避免遭受更长时间的手术痛苦。

 

除此之外,3D打印技术甚至还会用到制药行业中去,实现患者按需打印药物的可能;制作康复器械如矫正鞋垫、助听器;打印植入物如骨骼等。

 

可以说3D打印技术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医疗行业的走向。

 

图片


期待未来

戴院士曾表示:作为一个医生,一旦我们用3D打印来制作我们的假体以后,我们再也不愿意回到旧有的方式去了,没有3D打印的日子,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过的,我们希望早一点把3D打印推向市场,而且是有规范、经过批准的。医学领域的颠覆性创新,正在逐步走近我们,正在占据医学科学的许多领域,我们完全有条件可以做得更好。数字化设备的出现将会改变许许多多,包括改变我们的健康服务。